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疫情没结束,又一场世界级灾难来临!这次换中国“傲慢”了!

    信息发布者:范兴德
    2020-04-29 20:17:22    来源:择一贺卡   转载

    原以为2020只是开局困难,没想到中国陪着世界打疫情下半场的时候,才知道:


    今年是一关比一关难。



    01



    随着各国疫情水深火热,封城令、封国令接连下达后,粮食也成了“老大难”。

    越南宣布停止出口大米;


    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出口;


    哈萨克斯坦停止小麦、胡萝卜、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;


    埃及宣布未来3个月停止各种豆类产品出口。


    就连“天不怕地不怕”的战斗民族俄罗斯都每周评估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台粮食出口禁令了……

     

    联合国粮农组在前些日子还忧心忡忡地说:疫情可能会引发粮食危机。



    并且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,糟糕情况预计将在4月和5月出现。


    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,已经开始“告急”。


    甚至有部分国家已经面临“粮荒”,只能维持几个月了。


    作为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的中国,会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了。



    要不要囤粮,成为大家心头迫切的疑问。


    前几天,农业农村部坐不住了,直接发声。


    仅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的存储量足够我们一年的用量。



    这些量,还没有算上我们秋天要收获的粮食。


    俗话说,手里有粮,心里不慌。听完这个消息后,相信大家都会松一口气。


    危机当前,中国为了粮食安全所做的准备可不止这么一点点。


    有些事,真的该曝光了!



    02

    未雨绸缪,谁也及不上中国


    把时间倒回2月初,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,10天的速度震惊全球。


    可是到了2月末,还有一个“平平无奇”的粮仓准备开建的消息,淹没在一众中国速度的赞叹里,无人问津。


    在四川成都,128人用了15天建好了9万吨粮食浅圆仓。


    什么概念?简直是粮仓版火神山啊!


    按照往年,这次量级的粮仓也应该是150天出头才能做完的工程量,而且还要人手充足。


    可这些工人,凭借着电力等基础设施部门的配合,硬生生压缩了10倍工期不止。


    哐哐哐,15天,整完了。


    别眨眼,感受一下,大国粮仓的建设速度。



    要知道,他们是一批隔离好了一批进去复工,不是128人同时在线劳动。


    这个难度,级别就不是入门了,应该属于“登天”。


    真是不怕工程量巨大,就怕中国基建狂魔们不怕。


    而且更绝的是什么,这座粮仓是来屯大豆的。


    大家应该知道,中国的大豆非常依赖进口,可是榨油和饲料又少不了这个粮食。



    粮仓建好了,粮食屯好了。


    而这些准备,早在粮农组发出预警前,就已经做得稳妥了。


    不禁怀疑,中国不是高瞻远瞩,而是提前拿到了2020的剧本。



    这么多粮食囤放着,有人就会问:一段时间不吃会不会坏了?


    之前我国粮仓的仓房一般是运用生石灰等,达到密闭、防鼠、防虫的目的。



    有专家说:“一年下来损耗一成不说,味道也大打折扣。”


    这个问题,全世界共有。


    其他国家想的是,要不,咱少囤点粮食;中国想的是,我该怎么解决掉囤粮的弊端。


    以成都的粮仓为例,2013-2016年内先后安装了300台空调,目的显而易见,延缓粮食的变质。


    这还不够,黑科技都搞起来,什么“多用途保温密闭门”,什么“粮仓通风道投药箱”,什么“粮仓虫害检测报警装置”,统统安排。


    (来源:中新网)


    粮食的损耗率牢牢控制在0.43%以内,品质宜存率100%。也就是说,坏粮基本忽略不计,粮食的口感得到了保障,不会有受潮的味道。


    我们可能对此知之甚少,但很多国家的专家都专门过来一看究竟,毕竟粮仓好建,玩出花样来就难了。


    为了让我们能吃上安全可口的储备粮,一看国家就是花了大心思大手笔的。


    未雨绸缪这件事,谁也拼不过中国。


    几年前,朱镕基总理曾说:即便在全国颗粒无收的情况下,我们的全部储备粮也能让我们吃2年。


    国际上粮食安全标准是每人每天1斤粮食,中国却达到了每人每天2.5斤粮食,并且仍在上涨。


    “吃,吃2倍的。”


    祖国妈妈你是把我们当猪养吗?


    话说回来,国家没有巨大的危机感,国人的安全感从何而来?


    一场疫情,中国人在粮食上的安全感,彻底藏不住了。




    03

    不仅吃得饱,还要吃得好


    我们国家一开始,在粮食产量上并不占优势。


    中国的面积大,可耕地面积却不多。


    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.6%的情况下,中国还要养活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的自己人。


    困难程度,可见一斑。


    挨饿,是我们老一辈人切切实实,埋在心底的隐痛。


    大量进口固然是一条出路,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才是我们中国的作风。


    耕地既然有限,我们就开始在农作物本身能不能增产上做文章。


    多亏了袁隆平老先生,研制出了杂交水稻。




    这种适应性更强的水稻,被世界称作“东方魔稻”,可以在丘陵、山区等各种环境下种植。


    增产有了保障,也就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饥饿问题。


    吃饱只是第一步,走出了第一步,国家又开始考虑如何让大家吃得更好更均衡。


    那时候北方的冬天,都是白菜和萝卜当家做主。要想在冬天吃到水果和新鲜蔬菜,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

    国家决定让寿光开始仿照东北的大棚来种蔬菜。


    可没人信靠晒太阳就能在冬天种出其他季节的蔬菜来,而且建一座冬暖大棚,要花7000块钱。


    7000块钱,可以在当时的寿光农村,建一栋房子都绰绰有余了。


    派人去劝农户认可大棚后,当地政府咬牙拿出2亿元的补贴和数千万的贷款,鼓励家家户户这样搞大棚。



    目的就是要让中国人在冬天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,有声有色。


    短短几年之内,寿光就种出了很多在冬天本来不可能出现的黄瓜、番茄等果蔬。


    国家搞的大棚蔬菜,对新技术的执念有多高呢?


    晒日光的大棚,在寿光都已经更新到了第七代。



    吃得饱是基础,吃得好是追逐。


    中国人的餐桌始终丰富多彩,不过是国家对于这六个字的身体力行。


    也许我们不曾想到,一点小小的口腹之欲背后,承载着多少年、多少人的奋力前行。


    就算偶有体会,也不过是国家轻描淡写的一次稳定价格,就带过去了。


    “人间烟火味,最抚凡人心”。


    这种不需要担心饥饿,反而困惑吃点什么好的日常幸福,真的并非人人都唾手可得。




    04

    中国人多幸运,遇到了他们


    中国人到底有多幸运?


    好像每一次危险时刻,总是有人挺身而出,为之化险为夷。


    饥饿时,有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。


    年近九旬的袁隆平现在还不肯退休,思索怎么让娇贵的水稻在盐碱地上“接地气”。



    如今在青岛的万亩海水稻已经试产成功。




    我国有十几亿亩这样的盐碱地,多1亿亩地的海水稻种植,粮食产量就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。


    这样即便耕地有丰年荒年,收成不好的年份。我们依然可以做到“手里有粮,心里不慌”。


    甚至我们还可以反哺世界,让更多人和饥饿,不再打一个照面。


    军事落后时,钱学森哪怕被监禁了十几天也要赶回来。



    落后就要挨打,我们曾用百年的耻辱证明了它的残酷与公正。


    面对一片空白的祖国核事业,他说,“搞导弹,中国人怎么不行啊?”


    之后,“两弹一星”在60年代相继上天,证明了中国有了捍卫自己的底气。


    哪怕是现在,拥有核武器的国家,也为数不多。


    可就是有人,替我们领先几十年来,挺直腰板。


    疫情汹汹时,我们又被两位勇敢的老人保护得很好。


    武汉封城前一天,中国的数据是589例(含死亡17例)。


    放在现在的世界疫情报告里,这样数据的国家,你需要翻两页才能看见。


    放在今天的欧洲,这数据激不起任何水花,国际新闻都不会报道。


    可“敢医敢言”的钟南山率先释放信号,确定人传人风险,提醒大家没事不要去武汉。



    这位84岁的老人在武汉的一线奋战了2个多月。


    回到广州后,还是一直工作,为我们做出疫情里尽可能准确的判断。


    李兰娟院士如临大敌,随后提议封城。


    一座1000万人口的城市封城,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隔离事件。


    一个提议的背后是“只顾性命,不顾名声”的勇气和魄力。



    以15家全球顶级研究所建模推测,如果不封城,在疫情爆发50天后,中国感染人数或许会超过70万。


    回顾历史,似乎我们的每一步都踏在前人种树,后人乘凉的彩蛋时刻里。


    大到核武器,小到一粒粮食,危急如疫情来势汹汹,我们普通人从未因此犯愁,也从未因此羡慕其他国家。


    每个中国人,都有属于他的幸运时刻。

     

    这些时刻不像思念心爱的姑娘、惦念家中的父母、离开久住的故乡那样突如其来,它更像是一种沦肌浃髓的、与生俱来的,本能。


    因为,何其有幸,我们就在最好的国家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